引子酒家夜话(1/ 2)
此一节为起笔。即便跳过也毫无影响。
北宋末年,金国大举南侵,中华半壁江山沦为异族领土,史称靖康之难。宋徽、钦二帝也皆沦为金人阶下之囚。宋朝**因此南迁临安,史称南宋。金国此后多次出兵攻打,皆被宋朝名将岳飞及其麾下的岳家军所败,正所谓“撼山易,撼岳家军难”。岂料岳飞一代名将,被赵构,秦桧这等卑鄙小人所害,以莫须有之名目定罪,终在临安被害。岳飞被害之后,一个消息在江湖上不胫而走,传闻中岳飞在朱仙镇大败金兀术之后,接连收到了高宗十二道金牌催他回京复命,岳飞料想如今大宋奸臣当道,此次班师回京一定凶多吉少,而之前岳飞同金人交战,缴获无数金银珠宝,如果回京同时将这些金银珠宝一起带回京城,肯定嘴中会被朝中的那些奸佞分刮,不如留给后人,以期他日能有英雄豪杰,凭此财富招揽义军,全力保宋抗金。
可是这传闻中的宝藏埋藏地,竟然被昏庸无能的宋朝朝廷连同之前被岳飞收复的唐州、邓州等地一起拱手让给了金国。此后数十年间,宝藏传闻越传越广,版本颇多,甚至有人相信岳飞所埋葬的,除了金银之外,还有定国安邦之神器,而岳飞被杀也与他不肯交出此神物有关。类似传闻虽然传遍江湖,却无人敢真正起心去金国领土寻。直到绍定五年,宋蒙联手灭金,金国已成亡国之势,宝藏传闻,才再次在江湖上引起人们的注意。而本书的故事,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,从一个临安城的小乞丐讲起。
杭州,自古便是一个文人雅士云集,佳人美景甚多的繁华之地。诗人白居易便有“绿浪东西南北水,红栏三百九十桥”之句,偏安之后,更有林洪最著名的诗句“山外青山楼外楼,西湖歌舞几时休?暖风熏得游人醉,直把杭州作汴州”。自北宋被灭,宋朝迁都至此,朝廷自上至下,从皇帝,到百官,无一不被弥漫在空气中的柔香软音麻得全身骨软肉松,以至于为何会迁都至此的原因,都早已抛诸脑后。虽然北方金国仍然虎视眈眈,意在吞并这大宋最后的乐土,可是这并不妨碍临安城里的歌舞升平,烟花风月。
这一年冬天,临安夜晚空气清冷刺骨。大街上偶尔路过几个行人也都抱着肩膀,快步赶路。只有路边的酒馆,**,仍然灯火通明,丝竹管弦之声绕梁不止,划拳行令之音此消彼长。不过这条街上不是每家饭馆,**都是宾客云集,临街拐角的一个小酒馆,比起同街的其它店铺来说,就显得过于冷清了些。
这个酒馆店面不大,酒幌也半新不旧,用一根竹棍挑着,斜斜的立在门口,随着夜里的微风,来回摇摆。此时店里没什么生意,只靠着墙角被风的地方有一桌客人在喝酒谈天,店小二也就趁此偷个懒,斜趴在柜台一角,打着盹。店主人则借着一盏油灯,扒拉着算盘珠子,时不时地还在账本上写上几笔。
墙角的那桌客人一共三个人,其中两个身材魁梧,虽然身穿冬衣,貌似行船赶脚的商家,但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这二人绝非普通人,身上肯定带着功夫。其中一个人年纪稍长,留着三缕长髯,细长脸,脸色腊黄,丹凤眼,压低声音说着话,听上去有些瓮声瓮气。另一个大汉则是四方脸,蒜鼻头,一双豹眼,炯炯有神,此刻正咧着大嘴,死命摇着头。
他们二人对面的位置上,坐着一个中年汉子。白净面皮,细长眼,几根胡须稀稀疏疏,说起话来有些有气无力的样子,他身穿一身粗布棉袍,半闭着眼,似乎对两个人的谈话不感兴趣,正在那里打盹一样。
方脸汉子喝了口酒,瞪着眼,尽量压着声音说道:“徐二哥,你意思是,岳王爷的东西,真在那?”
他口里的徐二哥,指的就是坐在对面的白面汉子。只见他抱着膀子紧了紧身上的棉袍,也不睁眼,微微点了点头说道:“江于春从宫里传出来的消息,应该不会有差错。”
坐在方脸汉子旁边的蜡黄脸举着空酒杯,缓缓地说道:“岳王爷于江家有恩,按说江于春应该不会在这事上扯谎。”他抬眼看了看那位徐二哥,说道:“只是事情都过了这么久,他才说出来,老实讲,我总感觉有些不对头啊。”
徐二哥慢悠悠地说道:“岳王爷虽沉冤得雪已经数十年,可是时局不明,朝廷无能,即便江于春一早将实情告诉我们,单凭你我之力,能去到金狗地盘取出宝藏,安然返回么。”
方脸汉子吼道:“那他也就闷声葫芦似的,不吭声?”
蜡黄脸连忙示意他放低声音。他侧目朝着门口柜台方向瞄了瞄,酒馆掌柜和伙计并没有什么异常,方才安下心来。他低声怒斥道:“王猛,你生怕惹不来官府是吧。”
王猛也知道自己刚才有些鲁莽,他压着声气呼呼地说道:“早点说出来,我们不也能早点想办法么。早点取出宝藏,招呼几万义军,也能早点杀光金狗啊。赵三哥,难道不是这个理么?”
赵三哥点头说道:“理是没错。不过徐二哥方才所说的也有道理啊。金狗势强,只凭我们几个人,确实难以成事。”说着话,他问徐二哥:“二哥,那依你说,他江于春为什么现在又肯说了呢?”
徐二哥此时才睁开眼,脑袋往前凑了凑,小声说道:“那是因为金狗时日不多了。”
此话一出,对面两个人又惊又喜。金国居于北方,与南宋对峙这多年以来,一直是处于上风。两个人都没想到自己有生之年还有希望看到金国覆灭这天,乍听之下,大喜过望,连连拍手叫好。
赵三哥激动得蜡黄的脸有些泛红,他颤声言道:“二哥你怎么知道的?”
徐二哥道:“几日之前,有一批蒙古特使入京,这事儿还记得吧。”赵三哥和王猛点点头。几天前,确实有一批蒙古特使来到临安,觐见南宋皇帝理宗。至于原因为何,却无人得知。只是这批特使与往日不大相同,之前但凡有特使入京,必然大张旗鼓,排场十足,一副趾高气昂的做派。而这次特使入京的仪仗,看上去却显得有些恭谦,一点不像是蒙古人的排场。
提示: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,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