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会员书架
首页 > 历史军事 > 乱世栋梁 > 第十三章 困境(续)

第十三章 困境(续)(1/ 2)

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

鄱阳,某私第后院,李笠借助各种工具,模拟铜镜制作的流程,向杜氏分析铜镜的制作成本,并介绍自己的改进意见。

关于降低成本的意见。

这是李笠花了数月琢磨出来的成果,为此还做了不少试验。

对此,杜氏不以为然:这制镜的工艺,是她娘家祖传的,而且其他店家也是如此制镜,李笠凭什么说能够降低成本?

“杜东主莫非觉得我在糊弄人?”李笠看出杜氏的心思,杜氏赶紧掩饰:“不,我只是想不明白,自古以来,制镜的工艺就只如此,还能怎么改进?”

“所以说,各家镜店陷入了‘吃不饱,饿不死’的困境。”

李笠说完,继续讲解。

这个时代铜镜的制作,是为范铸法,李笠仔细了解过后,觉得不算复杂。

第一步是制模、制范,先在陶车(转盘)上制作镜体的形状,阴干后在泥质镜体上设计纹饰,加工制作成镜模。

然后在镜模上夯制泥范,泥范分为上下两半,合在一起时,内部空腔就是镜子的形状。

第二步是泥范的焙烧。

泥范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阴干,可入窑进行焙烧,经过特定温度及时长的焙烧后,泥范烧结成为陶范,放置在较干燥的地方自然冷却。

待陶范彻底放凉后,就可以合范准备浇铸。

第三步是镜料熔化和浇铸。

把一定比例的铜和锡熔化后,直接浇入陶范之中,一次成型。

第四步是精加工。

陶范冷却后,可取出成型的铜镜,但这只是毛坯,需要磨削及平整镜面,使其具备映照能力。

又要进行纹路的精修,使其变得精致。

其中涉及的成本,一是镜料,镜料以铜为主,但锡的成本占大头,因为锡很贵,比铜贵多了。

二是焙烧泥范、熔化镜料所需的燃料,即木材或木炭;三是制范。

其中,制范的成本最高。

确定铜镜质量好坏的关键是陶范,陶范做得好,浇铸出来的铜镜,其正面平整、背面花纹精美,后续加工方便,成品的卖相才好。

背面无花纹的铜镜称为“素镜”,各地售价大概是一千到两千文之间波动,若有花纹(主要是阳纹),售价至少比同样尺寸的素镜贵数百文。

花纹越复杂,售价就越高,原因就是花纹越复杂,制作铜镜陶范的成本会越高。

而陶范的使用寿命不长,有时浇铸过一两次后就会报废,得重新制作。

只有用料上好的泥范,才能烧出上好的陶范,这样的陶范才能浇铸出没有气泡、纹路细腻的铜镜。

所以,铜镜的制作成本之中,制范的成本占比很大,而且这是工艺特点,根本就无法有效改进。

由此,各地镜店的铜镜,其实成本上没有太大差别,而镜料基本都是铜锡‘合金’,镜面的光亮度也没有明显差别。

加上寻常百姓买不起铜镜,于是销售市场的‘容量’不是很大,以鄱阳城为例,许多镜店都是世代传下来的老店,靠口碑吸引顾客,基本上没有‘新人’进入这个行业。

杜氏经营的镜店,完全是靠杜氏娘家的口碑打开局面,因为杜家几代一直都以制镜闻名。

杜氏制镜,镜料配方的秘密其实不复杂,那就是铜将近七成五、锡二成五,以及铅些许,也就是含锡量为25%的铜锡合金。

铜镜制作要加锡,才能保持研磨、‘开镜’后镜面光亮,这是如今的业内常识,各家的区别,无非是锡的含量有多有少。

李笠这几个月来,仔细比对过其他几家的铜镜,从光亮度来说,没有明显差别,那就意味着,别家镜料的锡比例,其实都差不多。

锡少了,铜镜的光亮度就降低,锡多了,铜镜就变脆。

所以锡的含量大多在二到三成,既能保证镜面光亮能够持久,也能确保铜镜不那么脆,但铜镜依旧容易摔烂。

这是常识,杜氏特地向李笠强调这点。

提示: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,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!

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
新书推荐:堡宗别闹扎纸匠:这是聊斋明末我与暴君相伴的日子我岳父是李世民女帝:你竟然想当我相父美国农业不发达,需要金坷垃祖宗保佑:我建立了千年世家干宋谍影凌云穿进语文书,从刺猹开始
返回顶部